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权威的中国汽车产销统计已于日前发布。不出所料,受上海、长春等地疫情多发等因素影响,四月份,中国汽车产销大幅下降,比上月分别下降46.2%和47.1%,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6.1%和47.6%。
如何看待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形势?虽然也有新能源汽车发展很快和中国品牌市场占比明显增加的亮点,政府也很重视汽车产业的复工复产和市场发展,但是笔者认为,切不可盲目乐观,一定要看到疫情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不利影响。
第一,由于汽车产业产业链长,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要求高,所以复工复产难度大于其他产业。一个整车厂的正常生产,很可能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够好的生产和运输条件。首先是汽车产业的世界性分工格局已经形成,一些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就是在世界少数地区生产有优势。比如车规级芯片多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生产。其次,改变这种格局,需要花费时间并提高成本。在汽车上替换比较重要的芯片,一般需要两年左右的试验验证时间。另外,畅通的物流条件也是必须的。即便汽车整车装配厂调整零库存的策略,也不可能库存太多。两周以上的局部物流不畅,就可能对汽车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汽车是大件非必需耐用消费品,市场发展严重依赖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短期刺激市场的政策很难取得长久的良好效果。目前,我国已发展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汽车市场发展阶段已进入普及中期,新增市场重点已移至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新增购买人群也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低迷,与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缓慢是密切相关的。当前,我们与新冠疫情的斗争进入胶着阶段,服务业和中低收入人群受到影响较大,所以很难期望汽车产品市场有大的扩展。由于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响,目前,汽车市场处于低库存阶段,个别畅销车型甚至不能及时提车,这些暂时现象掩盖了汽车市场增长乏力的真相。所以提醒社会各界,不要有虽然疫情没有完全过去,经济没有完全恢复,而汽车市场可以大发展的幻想。
2020年新冠疫情初起时,曾有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预测中国汽车市场下降25%,而实际上下半年汽车产销恢复很快,全年产销仅下降2%。我们不应因此而低估疫情的影响。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现在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不一样,传播力强得多,要想良好的应对它,不可能不对汽车产销产生深远的影响。就汽车产业而言,我们不怕短期的全面停产,怕的是长期社会经济生活不正常。
【作者简介】
知名汽车产业评论家,清华大学汽车专业研究生、工学硕士。曾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汽集团总经理、北京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北京市人大代表。曾发表过近百篇汽车产业发展评论。现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