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中国最大汽车供应链
这次疫情集中波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从停产车企的声明可以看出,供应链断供停产是整车企业停产的主要原因。围绕长三角地区建设的汽车供应链极其发达,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就有超过600家。算上小微企业,上海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多达2万多家,其中大量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均位于这一区域,由此产生更大的影响。苏州、无锡、常州有着更为密集的供应商布局,江浙沪几乎覆盖了一辆汽车的所有零部件生产环节。统计局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在国内汽车产量占比约为21.6%,汽车工业增加值占比高达31.2%。
全球零部件百强企业,几乎都在长三角地区设厂,包括博世、安波福、博格华纳、电装、采埃孚、延锋伟世通、飞思卡尔、得仪、宁德时代(300750.SZ)等,囊括了芯片、发动机、电子电气、动力驱动、底盘系统、动力电池、智能座舱、内饰外饰、座椅、仪表、轮胎、线束,以及各类塑胶、塑料、金属制品、玻璃基础原材料供应商。
仅博世一家零部件企业停工减产,就会直接影响汽车产量。长城汽车2月销量同比下滑20.5%,吉利汽车2月销量环比减少46%,都把原因归于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供应不足。
4月11日,博世宣布在上海和太仓的汽车零部件工厂采用封闭运行。
3月29日,国内最大的汽车线束供应商安波福通知上海工厂员工居家,造成了线束短缺。此外有报道称,采埃孚浦西工厂尽管封闭生产,但物流不畅导致运输中断;蒂森克虏伯在上海的动力总成工厂也直接停产。
此外,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宁德的主要工厂也采用了封闭生产的模式,此前曾有消息称,宁德市工信局要求暂停来料进入宁德。宁德时代表示,公司严格采取网格化管理措施,确保宁德基地有序开展生产。业内人士指出,物流不畅、原料供应限制、人手不足,封闭运行的工厂产能维持在较低水平。
工信部已经派工作组着手解决产业链问题
工信部近日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定生产和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据悉,工信部前方工作组赶赴上海后,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企业和外资项目进行摸排,掌握生产运行面临的困难问题,摸清复工复产的梗阻和障碍。4月5日,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上海前方工作组组长王江平召开视频会议,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上海前方工作组深入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点对点、一对一、短平快的方式,及时协调解决关键原材料库存告警等影响稳定生产的急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