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 整车采购 | 零部件采购 | 设备采购 | 帮助
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企业动态 政策法规 热点评论
焦点新闻 OEM资讯 出口资讯 外商投资 新能源车
采购规范 采购动态 新产品动态
整车采购 零部件采购 设备采购
国内展会 国际展会
数据报告 行业会议
新闻搜索:  
  首页 > 汽车资讯 > 其他资讯 > 高端访谈 > 正文
董扬: 特斯拉定价与中国品牌崛起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中国汽车供应商网 发布时间:2021/1/22



    新年第一天,特斯拉官宣MODEL Y的价格,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打电话来,几乎都是同样的问题:MODEL Y定价为什么这么低?会不会对中国品牌产生巨大冲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与思考,笔者在此正式提出自己的想法,就教于各位业界同仁。

    第一,关于特斯拉。

    1、MODEL Y定价。日前,特斯拉中国已经做出官方解释:是定价不是降价。给人降价的感觉是因为大家拿它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和进口价格相比。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定价是按照成本核算得出的。另外从特斯拉中国官宣中笔者还读出了三层意思:一是税收的原因。在中国市场,汽车要收消费税。该税种与发动机排量挂钩,2.5升排量的中高档车税率为25%,4升排量的中高档车税率为40%。而特斯拉是电动车,消费税为0;二是特斯拉的利润不仅仅来源于硬件,还来源于软件,其自动驾驶系统软件定价6万元。所以其电动汽车本身可以定价更低;三是特斯拉的定价逻辑,似乎与我们熟悉的外国品牌中高档车不同,一个是能定多高定多高,一个是能定多低定多低。这一条也希望中国品牌同行予以考虑和参照。

    2、我们应该以平常心态看待特斯拉。一是用平视的眼光看待特斯拉,把它看成一个有特点的汽车制造企业。特斯拉既有率先应用先进技术、注重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和服务等优点,也有机械制造质量一般的缺点;二是应该认真学习特斯拉的优点。比如集中人力财力打造爆款,新技术新功能应用注重用户体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直接为用户服务,等等;三是客观分析特斯拉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冲击。特斯拉进入中国,既有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对于中国品牌电动车产生很大压力,这样不利的一面。又有提高市场对电动汽车的认知度,有助于建立健全电动汽车产业链,这样有利的一面。至于上海市为吸引特斯拉落地而给的优惠条件,我看并不超过其他地方政府为吸引其他外资品牌和畅销中国品牌给的条件。

    3、股市与车市是两个市场。股市是投资者博弈的战场,最主要的是看未来发展趋势。所以追涨杀跌、嫌贫爱富是股市的规律。车市是我们一般消费者买车的地方,主要是看性能价格比,看车的性能配置适合不适合我们自己的需求。特斯拉市值与丰田、大众、奔驰的市值的比较,与他们之间产品的比较没有明显的关联。同样,笔者也希望广大消费者不要因为吉利、比亚迪市值高企,而低估其他中国品牌汽车。也不要因为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市值超过国际传统大企业,就以为实力已经全面超越。

    第二,中国品牌汽车。

    1、产品性能与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去年比较抢眼的是在美国上市的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但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提升的绝不止仅仅他们三家。一汽红旗H9、比亚迪汉、广汽埃安品牌、长安UNI-T,也非常抢眼。刚刚推出和即将推出的北汽极狐、东风岚图和上汽智己新品牌,也非常令人期待。吉利和长城也推出了很多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元旦前应邀去北汽新能源去参观学习,仔细了解了极狐(ArcFox)的开发生产情况并试驾了新车,感觉是真的不错。这些中国新品牌的共同特点是:造型靓丽,做工精细,电动和智能水平高。之所以有这样令人惊奇的进步,原因有二:一是电动与智能网联技术给汽车产品的竞争增加了新的赛道,中国品牌汽车摆脱了在传统技术领域追随国际品牌发展的被动局面;二是厚积薄发。近10年来,各大中国品牌汽车企业,都建成了国际水平的研发中心,聚集了上万人的研发队伍,投入了以百亿元计的研发费用,所以结出了今天技术水平全面提高的硕果。

    2、中国品牌汽车已经可以和国际品牌汽车同场竞技。为说明这一问题,笔者冒昧地把汽车性能与技术分为两大领域:即传统技术领域和电动智能网联技术领域。把汽车生产企业冒昧分为三派:引领新技术发展的特斯拉、在传统技术领域实力雄厚的国际车企和新近崛起的中国品牌企业。笔者以为,三派企业在两大领域各有擅长:特斯拉在电动和智能网联技术领域引领潮流,但在传统技术领域实力一般;国际车企在传统技术领域实力雄厚,但是在电动和智能网联技术领域转型和进步比较慢;中国品牌企业虽然在传统技术领域和顶级国际车企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在电动和智能网联技术领域进步快于国际车企。

    所以面对特斯拉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中国品牌应该有一争之力,而国际车企受到的压力和威胁可能更大。

    汽车产业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在这场马拉松比赛中,必然有众多车企会掉队。相信一定有一批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能够以优异的成绩冲过终点。



标签

  更多相关新闻
·重磅!慧链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大会24日苏州盛大召开
·广汽集团:2022年埃安销量超27.1万台,创销量增速新纪录
·辽宁际华三五二三特种装备有限公司中标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2022年市财政资金消防车辆采购项目
·四川川消消防车辆制造有限公司中标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2022年度消防车辆装备采购项目第十六批次(第二次)
·中国一汽:2023红旗品牌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发布会盛大召开!
·商务部: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奇瑞集团:四个历史首次!2022年销售汽车123万辆,年营收超过2000亿元
·2023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制造业博览会(2023年6月7-9日)
 展会专题 >>
本月展会
·2023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制造业博览会(20
 
 焦点新闻 >>
·中汽协:2022年汽车销量同比微增2.1%
·广州国际车展正式开幕
·中汽协:11月销售同比下降7.9%
·中汽协:10月销售同比增长6.9%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
·中汽协:9月汽车销量同比上升25%
·中汽协:8月销量同比上升32.1%
·交通运输部等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
·国常会:决定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
·中汽协:7月汽车销售增加29.7%
 
 数据报告 >>
·乘联会:2022年12月零售销量排名快报
·2022年1-11月前十位轿车品牌销量简析
·造车新势力12月成绩单出炉:理想汽车创单月最高
·乘联会:12月1-11日乘用车市场零售49.8
·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简析
·乘联会: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840万辆,同比
·乘联会: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70.1万辆,同
·乘联会:上周乘用车市场零售37.0万辆
·2022年10月前十位轿车品牌销量简析
·乘联会崔东树:1-10月房车销量9563辆,下
 
 行业动态 >>
·商务部:将着力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建设全国性的
·工信部:我国启动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
·商务部: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广州车展打响2022“收官战”:合资车企带“电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
·布雷博计划将墨西哥北部工厂扩大一倍
·崔东树:促进汽车消费需要优化驾照管理
·朱民建议支持新消费,包括新能源汽车
·大陆集团首个5G数字化超级工厂在长沙启用
·马恒达投资建设新的电动汽车工厂
合作伙伴:
中国汽车改装用品协会 中国电子商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一汽集团 东风汽车集团 上汽集团 北汽控股 广汽集团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中国汽车报 《汽车零部件》杂志
企业推广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中国汽车供应商网 Copyright © 2015-2025   京ICP备09065995号
E-mail:service@qcgys.com 、info@qcgys.com
电话:010-88560270 68426043
QQ:3553216770
与汽车供应商网沟通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