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 整车采购 | 零部件采购 | 设备采购 | 帮助
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企业动态 政策法规 热点评论
焦点新闻 OEM资讯 出口资讯 外商投资 新能源车
采购规范 采购动态 新产品动态
整车采购 零部件采购 设备采购
国内展会 国际展会
数据报告 行业会议
新闻搜索:  
  首页 > 汽车资讯 > 新闻资讯 > 外商投资动态 > 正文
从丰田与比亚迪合作看汽车行业“大趋势”投资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中国汽车供应商网 发布时间:2019/8/6

丰田和比亚迪合作的消息放出来,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大部分观点都认为比亚迪这么多年在三电上的积累,终于获得了丰田的认可,说明我国汽车工业在弯道超车过程中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么理解总归没错,但是该事件代表的意义不止于此,结合最近的一系列车企合作案例,可以看到的是在产业变革中,传统车企面对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大潮的冲击,基于成本控制而做出的战略选择。

 

(1)投资“大趋势”非常费钱

到现在2019年的节点,行业也基本达成共识,自动驾驶和新能源将是汽车行业的大趋势,想不被淘汰就要往这两方面发展。但是相比于上世纪几次汽车产业变革,这次暴风雨来的太快太猛烈,以至于部分动作较慢的企业有“被革命”的风险。 

这轮变革来的如此之快,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外部资本的深度介入。尤其是硅谷和中国的IT新贵们对自动驾驶大笔投资,打了传统车企一个措手不及。而中国民间过剩的资本,纷纷涌入造车新势力,造成新一轮产能扩张。 

二是政府的大力推动。无论是加州的ZEV制度,或者是国内连续五年总计数千亿补贴的支持,都让这几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出现了一定的非理性繁荣。 

还有传统车企自身的原因,众多传统车企迟迟未能下定决心走电动化路线,而智能化也因为体制僵化而屡遭拖延,也给比亚迪、特斯拉这样的企业绝好的机会窗口做大做强,从而形成了的示范效应,给车企以极大的转型压力。 

正是由于外部力量的强势介入,使得尚未成熟的技术被强行加速推进,导致现在车企投资这两方面都是大量的亏钱,在短期内看不到实现盈利的可能,同时也由于补贴政策诞生了一大批投机者。

加上2017年后全球宏观经济开始失速,各行各业都面临了增长的瓶颈;各国车市普遍进入下行周期,中国市场更是20年以来的断崖式增长。

在这种行情下还有余粮做逆周期投资的企业不多,加上还有很多不差钱的外部资本带来的竞争,导致这些新项目已经贵到很多汽车行业的头部集团都难以独自承担。

 

(2)智能网联和新能源的差别

两者虽然都是大家认可的“大趋势”,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智能网联和新能源的前途还是要分开说: 

智能网联:对于智能网联以及衍生出来的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移动出行等方面,是得到了全球大多数政府和企业的广泛认可,未来无论燃料类型是不是纯电驱动导向,汽车产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共识,目前消费者和社会都存在实实在在的需求。 

所以可以看到中美的一些科技巨头都参与到智能网联相关投资中去,而且给的估值都非常高,前段时间公布的大众和福特的合作,重要的一个点也是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 

新能源:而新能源更多时候是中欧两个市场在强推,欧盟总体是立足于碳排放的管控,政治色彩十分浓厚;中国则是从能源安全和产业自主方面的考虑,相比于欧洲也更加坚决,而北美、南美、东南亚等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并不是那么迫切。

目前中欧两个主要市场的电动化进程主要还是依靠政策来推动的,真实需求还是比较疲软,新能源车在很长的一段时期来看,在成本、使用环境、安全性方面与油车还有较大差距。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宝马、日产等公司的一些专家私底下表示公众对电动车没有需求;大众和丰田在新能源规划中再三强调政府监管是新能源战略的核心驱动力,以及电动化是成本最低的合规路径,很少能看到商业上的可行性论证。

 

而商业上尚存在疑问的技术路线,量可以做到多大,政府的决心能坚持多久,可以持续多久,实际上都要打个问号的。 

(3)务实的投资策略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车企的投资策略也更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

对于自动驾驶方面的投资,像通用和福特都拿在自己手里,通用的cruise更是比肩谷歌的Waymo,美国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日系、德系则是选择报团取暖,本田投奔通用,丰田联合软银和一众小弟,宝马和戴姆勒合伙研发自动驾驶。可见除了美系这种有先发优势的除外,其他车企尽量都花小钱办大事,拉人入伙分摊一点资金压力。 

对于新能源车的投资,则可以看到的分化更加严重,有特斯拉比亚迪这类比较激进的,也有大众集团投资新平台的,而像通用、福特、丰田、本田,甚至国内的吉利、长城、上汽,这种相对务实的企业可以说是沉默的大多数,面对政策强推。 

以大众和福特的合作为例:首先是大众看上了福特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积淀,想合伙一起干比另起炉灶强,而作为回报大众也开放MEB平台给福特用,同时也能帮自己平摊成本;对于福特来说,用MEB平台可以的满足中欧两个市场的政策要求,避免了新能源领域的重复投资,如果两者真能精诚合作,也算是优势互补了。

而为什么大众要投MEB呢?而且明显盈利能力是远不及传统油车,在投完之后到处找合作伙伴来摊低成本。这是因为大众的主要市场,中欧两地都要考核新能源车推广,大众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毕竟这样的政治风险董事会承担不起。 

丰田和比亚迪合作的启示:那么回到丰田和比亚迪的这个合作来看,个人觉得更多应该是比亚迪作为供应商向丰田提供三电服务,主要是指的电池。是比亚迪剥离上游公司、广泛寻找合作伙伴的战略举措,大概率看并不是让比亚迪的车挂丰田标就直接卖了,后期丰田还是会深度参与研发,但总归是比开发全新平台要省钱的。

 

对于比亚迪而言,如果剥离后的电池业务,真能吃下丰田的一部分订单(剩下一部分留给松下),那么对CATL是一个比较大的遏制,对其后续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是重大利好,毕竟行业内对C家的抱怨也不是秘密了,有了丰田的认证,其他各家也会更放心,这也是BYD比较核心的诉求。 

而在丰田的立场看,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巨型集团,完全是有能力“一国一策”,在中国市场跟BYD合作,对纯电车型产品力有所保障,也能更快更好的导入,为其在华长期经营提供了良好保障。 

又由于丰田的主战场在北美和本土,所以其没必要像大众一样投入巨资研发新的纯电平台,通过较小的代价把目标市场的成熟方案拿过来稍微改改直接用,以政策合规为指导思想,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也符合日本人一贯保守精明的做法。



标签

  更多相关新闻
·重磅!慧链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大会24日苏州盛大召开
·广汽集团:2022年埃安销量超27.1万台,创销量增速新纪录
·辽宁际华三五二三特种装备有限公司中标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2022年市财政资金消防车辆采购项目
·四川川消消防车辆制造有限公司中标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2022年度消防车辆装备采购项目第十六批次(第二次)
·中国一汽:2023红旗品牌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发布会盛大召开!
·商务部: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奇瑞集团:四个历史首次!2022年销售汽车123万辆,年营收超过2000亿元
·2023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制造业博览会(2023年6月7-9日)
 展会专题 >>
本月展会
·2023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汽车产业及供应链博览会
 
 焦点新闻 >>
·中汽协:2022年汽车销量同比微增2.1%
·广州国际车展正式开幕
·中汽协:11月销售同比下降7.9%
·中汽协:10月销售同比增长6.9%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
·中汽协:9月汽车销量同比上升25%
·中汽协:8月销量同比上升32.1%
·交通运输部等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
·国常会:决定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
·中汽协:7月汽车销售增加29.7%
 
 数据报告 >>
·乘联会:2022年12月零售销量排名快报
·2022年1-11月前十位轿车品牌销量简析
·造车新势力12月成绩单出炉:理想汽车创单月最高
·乘联会:12月1-11日乘用车市场零售49.8
·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简析
·乘联会: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840万辆,同比
·乘联会: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70.1万辆,同
·乘联会:上周乘用车市场零售37.0万辆
·2022年10月前十位轿车品牌销量简析
·乘联会崔东树:1-10月房车销量9563辆,下
 
 行业动态 >>
·商务部:将着力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建设全国性的
·工信部:我国启动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
·商务部: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广州车展打响2022“收官战”:合资车企带“电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
·布雷博计划将墨西哥北部工厂扩大一倍
·崔东树:促进汽车消费需要优化驾照管理
·朱民建议支持新消费,包括新能源汽车
·大陆集团首个5G数字化超级工厂在长沙启用
·马恒达投资建设新的电动汽车工厂
合作伙伴:
中国汽车改装用品协会 中国电子商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一汽集团 东风汽车集团 上汽集团 北汽控股 广汽集团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中国汽车报 《汽车零部件》杂志
企业推广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中国汽车供应商网 Copyright © 2015-2025   京ICP备09065995号
E-mail:service@qcgys.com 、info@qcgys.com
电话:010-88560270 68426043
QQ:3553216770
与汽车供应商网沟通

X